云南科技管理

改革与探索

  • 部分省份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主要做法及启示

    黄洁;杨晶媛;王骏;王芮;黎晟沅;

    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载体,通过产学研协同机制汇聚科技人才,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跃迁的策源平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当前,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战略背景下,各地正积极探索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法,选取安徽、山西、四川等5省作为典型样本,归纳分析各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成效及经验做法,提出以动态评估与分类管理激发创新活力、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协同攻关、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多元人才金融体系,以期为其他省份实验室体系重构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2025年04期 v.38;No.22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胡舵;戴朝敏;程文标;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其“轻资产、重知产”的特性与传统金融机构“重抵押、轻知产”信贷模式存在矛盾,导致融资困难。文章以江西省为例,系统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的融资需求特征,并结合江西省金融生态环境薄弱的现实情况,提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策略,旨在帮助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为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2025年04期 v.38;No.22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科技情报机构服务云南科技创新的路径研究

    马晓婷;陈曦;谭鹏;鲍亦平;

    本文立足于国家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宏观背景,探讨新时期科技情报工作的战略定位与转型发展,分析云南科技创新对科技情报机构的重大需求及其面临的挑战。研究指出,当前云南在面向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支撑、国际创新合作枢纽建设及系统性信息治理等方面对科技情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但传统的科技情报服务体系存在资源获取受限、业务协同不足、体系化效能底下及人才结构短板等问题。亟须从机制创新、专业化建设、资源共享、数智化赋能、合作网络建设等多维度,提出云南科技情报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更好发挥其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2025年04期 v.38;No.22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推进温州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张叶;黄莹;

    温州市作为东南沿海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在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正在大力实施“强城行动”~([1]),提速打造“浙江第三极”,先行探索现代化建设实现新突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服务业成为支撑这一生产力变革的关键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章阐述了温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短板问题,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从6个方面提出推进温州市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5年04期 v.38;No.222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管理与交流

  • 云南省科技专家库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杜军;李俊;李晓宇;陈曦;

    文章介绍了云南省科技专家库建设情况以及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拓展专家信息征集渠道、加强专家日常管理和动态更新、完善专家库管理制度、优化专家库系统功能、完善专家抽取规则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2025年04期 v.38;No.22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中央级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国际经验借鉴

    李丹;郝明;

    中央级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对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科研机构绩效评价还存在绩效目标与机构自身发展规划未能有效衔接,绩效评价方法采取单一的周期性考核方式,绩效评价结果没有与机构组织行为挂钩等问题。文章从中央级科研机构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阐述发达国家使命导向型、基础研究型、产业技术型、社会公益型等四类国立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我国中央级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改革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v.38;No.22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昆明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郭璐璐;王雁;

    强化科技金融是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当务之急。为做深做实科技金融大文章,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本研究提出昆明市科技金融结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措施建议。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协商讨论等方式,分析昆明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其他省会及重点城市新趋势、新动向,提出“协同发力,统筹科技金融宏观协调机制”“精准施策,推动债权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对策建议,供研究参考。

    2025年04期 v.38;No.22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科技小院发展现状与思考——基于大理市烟草科技小院

    李艳波;朱兴欣;栗浩川;柏南芳;

    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战略背景下,本文聚焦大理市烟草科技小院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化路径。通过实地考察与多源数据分析,系统评估了其“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的实践成效与挑战。研究发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洱海牌”复合微生物肥的应用实现了化肥减量30%的显著效果;人才培育方面,累计培养新型职业烟农1200余名;产业融合领域,“烟田+文旅”模式带动客均消费增长27%。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烟农经济收益,实现人均年收入增幅41%,同时生态效益也有所提升,使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降低19%。但研究也揭示了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融资渠道单一(企业资金投入仅占15%)、技术推广受阻(老龄农户接受度低于35%)、产业链整合不足(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仅15%)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大理市烟草科技小院为样本,提出建立“区域科技小院协同平台”和“智慧农业服务体系”等优化方案,并创新设计“生态价值转化+技术资本化”的科技小院可持续发展机制,为科技小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式。

    2025年04期 v.38;No.222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技术应用

  • 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背景下云南省氢长时储能应用展望

    朱俊霖;张明宇;苏丹;杨玺;陈皓;赵煜;鄢顺才;熊朝晖;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氢储能具备长时间尺度、跨能源形式、空间可运输、零碳排放等关键特征,是解决未来新能源高渗透率的新型电力系统长周期灵活调节问题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技术选择。随着新能源不断发展,云南受本身特性及自然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日内、季节性波动。而云南省规划的调节电源大多受制于环保要求、建设地理要求、存储容量等因素,在周度、月度等长期运行优化场景中,其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显著制约。氢长时储能可考虑作为云南省未来主要调节电源之一进行布局,既能降低云南省电力系统总成本,又可协助云南省高火电占比区域的火电替代,实现显著的碳减排功效。

    2025年04期 v.38;No.222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智经济背景下云南智能化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刘薇;黎晟沅;汪丹;王金凤;王芮;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软件工程的流程和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智能软件开发在制造业、云服务、软件服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本文梳理了云南省智能化软件开发技术产业的基础条件,分析了该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挑战,结合云南实际,提出做优云南智能软件开发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2025年04期 v.38;No.222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信息化技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存周期的影响研究

    朱晓敏;麦强盛;

    随着我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技术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全国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为基础,通过KM曲线和OLS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信息型新农主体平均生存时间为9.94年,传统型新农主体平均生存时间为6.97年,相较于传统型新农主体,信息型新农主体的生存风险更低。2)信息化技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存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上述作用对于出口情况、主体类别、所在地区不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2025年04期 v.38;No.22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跨境数字合作视阈下大模型技术应用研究——以云南特色产业智能化转型为例

    刘消寒;黎晟沅;龚金梅;曾钰茗;刘薇;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云南省大模型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地位,揭示其在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特色产业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技术需求,以及区域数字合作中的战略机遇。研究发现,云南省已形成政策扶持、特色行业模型开发、跨境数字合作三大发展基础,但仍面临顶层设计缺失、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等挑战。研究提出构建"四位一体"发展路径:制定行业大模型发展规划、打造跨境应用场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多领域协同创新。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论证了大模型技术在云南特色产业升级和跨境数字合作中的关键作用,为边疆省份实现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对促进中国-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年04期 v.38;No.22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科普教育

  • 聚焦基础科学助力科学教育——中小型科技馆发展策略

    衡红星;

    文章以中小型科技馆科学教育实践为切入点,结合洛阳市科学技术馆在基础科学传播领域的探索经验,提出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科普服务体系、开发探究课程、解读前沿科技、进行联动科普、培育科学精神等发展策略。文章阐述如何加强基础科学展厅建设、相关课程开发、同时建立“馆—校—研”协同机制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展教研创”协同发展的生态模式,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实践路径~①。

    2025年04期 v.38;No.222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四川省科技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探析

    陈友艳;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科技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中的核心支撑力量之一。科技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是高效开展科技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全民科技安全意识,防范科技安全风险,形成维护科技安全强大合力的重要举措。文章初步探讨了四川省科技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架构和教育内容,搭建起了四川科技安全教育培训基地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期为四川省科技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8;No.222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媒体时代提升基层学会科普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张蒙蒙;钱明明;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科协作为学会业务主管单位,基于基层学会科学普及面临传播方式革新、公众需求升级、质量参差不齐等多重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基层学会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结合对连云港地区市级学会的实践调研和新媒体传播特点,提出“制度设计—人才培育—资源整合—技术赋能”四位一体提升路径,为科协系统优化基层学会管理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v.38;No.22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科技创新在行动

  • 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服务可信保障理论与方法

    <正>聚焦服务可信保障目标,通过深刻分析服务可信的内涵和外延,构建面向服务可信保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首先确保服务所依赖数据的可信,并通过知识可信构建,建立数据驱动及知识增强的服务可信保障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面向服务过程,创新提出可信服务过程建模方法、服务过程可信挖掘和海量过程模型管理方法,并通过服务过程实时漂移检测,确保服务过程持续可信,进而保障服务可信;最后,针对服务外部环境和内部软件的可信需求,提出从定制解决方案到自适应解决方案的服务可信构建、选择、组合方法,并构建风险、资源管理框架,通过典型应用场景中理论与应用双重验证,形成服务可信保障的原创性成果。

    2025年04期 v.38;No.222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夯实科普教育基地 助力天文科普教育

    <正>天文学科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排头兵”,在国家学科发展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天文学创新水平已成为各国特别是大国科技实力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天文科普工作不仅能激发公众对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培养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普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把科普纳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必要保障。

    2025年04期 v.38;No.222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科学与科普同行

    <正>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指分布区狭窄或呈间断分布、种群和个体数量少、人为干扰严重和随时有灭绝风险的野生植物。该概念基于2005年云南率先提出的“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理念,通过不断发展形成的保护生物学领域重要概念。为推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保护,促进信息交流,并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自2014年起,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设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每年编制一期内部交流材料《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通讯》(下称《通讯》),至今已发行十期。

    2025年04期 v.38;No.22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重大科技活动和成果

    <正>2025年7月1日,2025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在玉溪市举行,活动以“沪滇跨区域协同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云南省重点产业进行项目对接,现场签约15个科技合作协议,推动沪滇科技跨区域协同创新。

    2025年04期 v.38;No.22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铝集团电解铝铝灰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中心

    <正>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是云铝股份控股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铝土矿、氧化铝、铝冶炼、铝加工”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全产业链企业,主要产品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产品,附属配套了赤泥综合利用、铝灰资源化利用、镓资源回收产业等。

    2025年04期 v.38;No.22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