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科技管理

改革与探索

  • 重组背景下全国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队伍建设优化机制研究

    解晓平;佟南;陈东莉;

    培养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支撑管理团队,是提高全国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服务效率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阐述了全国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队伍现状。文章基于对3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问卷调查(有效样本28份)和5家标杆实验室的实地走访,分析了仪器平台队伍在人员配备、稳定性、知识结构和奖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引导—机制创新—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优化路径。通过建立差异化用人制度、完善量化考核体系、强化技术培训等措施,为实验室仪器平台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3期 v.38;No.22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零碳园区绿色发展的“理”与“路”

    郎雪妤;杜马南楠;

    园区经济作为云南省高位布局的“三大经济”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占据关键地位。园区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及服务民生福祉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依托绿色能源优势与园区集聚效应,云南省零碳园区建设虽具发展潜力,但绿色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将其赋能云南零碳园区绿色发展有理可依,有路可循,助力园区实现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加速全省绿色低碳发展进程,增强绿色制造竞争新优势,推动云南园区从“低碳试点”向“零碳范式”跃迁。

    2025年03期 v.38;No.22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2024年云南省技术市场交易主要特点分析

    黄鸿;钟翔;贺新华;甘敏;汪元欣;

    文章以2024年云南省技术合同交易数据为基础分析云南省技术市场交易的主要特点:技术服务快速发展,涉及知识产权交易比重增加,自然人在技术成果转化中作用凸显,企业持续发挥技术交易主导作用,高校院所对企业技术供给不足,区域技术交易不均衡且技术交易领域较为集中。从呈现的特点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提高高校院所技术成果的市场定价能力;完善自然人技术交易支持政策;制定针对地区产业特色的技术交易扶持政策;推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旨在提升云南省技术市场交易质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2025年03期 v.38;No.221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促进云南农业农村碳汇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段梅;叶琳;倪诚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为其发展农业农村碳汇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提高农业农村的碳汇能力,不仅对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起到了示范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省农业农村碳汇能力的深入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云南省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碳汇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3期 v.38;No.22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

    程新华;

    文章概述了地方高校的职能定位、科技成果特征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体系,分析了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瓶颈,提出了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策略。

    2025年03期 v.38;No.22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管理与交流

  • 云南省研发(R&D)人员发展现状分析

    王金凤;李艳芬;甘敏;杨映明;

    创新发展关键在人才,而研发(R&D)人员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革新与突破、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文章对云南省2019-2023年研发人员规模、结构、投入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数据包络(DEA)分析模型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研发人员的投入产出效率,从政策、教育、企业、环境等维度提出推进云南省研发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建议,为我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5年03期 v.38;No.22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云南省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探索与实践

    崔毅;张融;白玉;

    “揭榜挂帅”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的一种创新机制,近年来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机制通过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积极参与,旨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本文通过梳理国内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现状,聚焦云南,深入探讨其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从政策推动、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实施成果、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揭示其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云南省“揭榜挂帅”机制在关键技术突破、创新主体协同发展和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成果显著,但也面临技术需求对接不准、揭榜方积极性不高、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精准对接供需、强化激励保障、加速成果转化等针对性建议,旨在完善该机制,提升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38;No.22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财政科技项目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创新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汪燕;普银富;李生秋;许柳悦;黎晟沅;

    财政科技投入是区域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保障科研领域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科技投入效能,本文以近2年来云南省省级财政科技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省级财政科技项目实施绩效和影响因素,针对如何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精准度、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等问题,提出完善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38;No.221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治理的改革创新路径

    查定成;王夏虹;

    文章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治理的改革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存在权力运行不平衡、职能定位不明、治理效能弱化和运行机制失灵等问题。通过分析协同治理理论与基层学术组织治理的契合性,提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协同治理的前提、目标与保障,并从强化学术权力、明确组织功能、创新治理结构和引领文化风气等4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为推动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38;No.221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人工智能赋能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武剑华;

    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迭代发展,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对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重要意义,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路径策略,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更好地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提升民办高校科研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2025年03期 v.38;No.22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区域创新

  • 2023年度昆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代文琼;李壁涛;尤培颖;金九成;

    研发经费投入及其强度是衡量地区创新投入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规模以上企业视角,客观分析2023年度昆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现状,并结合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从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38;No.221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数智赋能曲靖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杨燕;李兆文;李承晴;周正;朱新祥;

    云南省花卉产业规模和产值稳居全国第一,曲靖市作为云南重要花卉种植基地之一,凭借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逐步发展为云南花卉产业的新兴优势产区。本研究运用数据和理论政策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曲靖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着重从全产业链流程管理模式、种植基地、市场信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梳理了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数智赋能,开拓智能决策”“政策引导,稳定种管规模”“科技融合,构建服务体系”“人才培育,促进产业升级”等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云南省花卉产业实现数智化、多元化与高效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38;No.221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小微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张建娟;冯保云;王振勇;杨荣刚;杨睿;姜吉维;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促进就业、缩小收入差异、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区域产业分工变化和产业梯度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基于调研结果,总结保山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保山市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保山市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策。

    2025年03期 v.38;No.221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西双版纳州科技普及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陈燕萍;李金荣;肖强;

    文章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以《云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落实为背景,系统分析了西双版纳州2003年至2024年科普工作的实践、成效与挑战。研究发现,西双版纳州通过构建科普体系、创新数字化科普模式、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公民科学素质从2014年的3.29%提升至2023年的9.0%。然而,仍面临投入不足、人才结构失衡、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基于此,作者提出了优化投入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跨境科普交流等建议,为边疆民族地区科普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38;No.22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科技创新在行动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毒素研究和新药研发成效显著

    <正>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团队长期探索研究有毒动物捕食和防御策略,揭示生物环境适应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发表研究论文260篇,识别自主知识产权活性多肽1 500多种,获发明专利授权70项,2个1.1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奠定了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2025年03期 v.38;No.221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心血管疾病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技术体系创新

    <正>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特别是对先天性心脏病、老年瓣膜病等“一老一小”脆弱患者,危害更为严重。然而传统治疗面临严峻困境:一是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高龄重症患者死亡率达3.6%-10.1%;二是放射线介入医源性损伤重,辐射与造影剂危害大,高危患者造影剂肾病死亡率达20%,孕妇、肝肾功不全者无法适用;三是医疗资源严重匮乏,传统技术可及性差且依赖昂贵的大型进口设备和庞大的团队,大量患者难获及时救治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团队,首创全球超声引导心血管介入技术体系,以“无放射线、无造影剂、局麻、不开刀”为核心,应用新技术和新器械建立了完整的中国方案,突破了欧美技术垄断,被联合国遴选为全球推广项目。

    2025年03期 v.38;No.221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以科技创新驱动线缆行业发展新征程

    <正>昆明电缆集团昆电工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电工”)作为电线电缆行业的领军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且深刻的足迹。公司自1936年成立以来,已走过八十九载的光辉历程,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驱动企业创新发展,引领中国线缆工业不断前行。1936年,在抗战救国的烽火岁月中,怀揣着振兴民族工业梦想的爱国志士创立了中央电工器材厂,也就是昆电工的前身,之后被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摇篮”的企业,开启了破冰成长之旅。

    2025年03期 v.38;No.221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2025年“云岭最美科技人”

    <正>于黎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二级研究员执基因之钥,揭开小熊猫身份之谜,破译金丝猴高原生存密码。她聆听濒危物种低语,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标准。她用研究守护生物多样性天堂,让生生不息的鸣音在云岭回荡。李晓琴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以钢筋混凝土为纽带,给高原建筑锻造“抗震铠甲”,为农村危房重塑“不屈筋骨”。她研创低干预加固技术,研发高性能纤维复材,把科技的温度融入一梁一柱,用创新守护万家灯火。

    2025年03期 v.38;No.221 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